不知是否是因为宏迪缺乏机器监管却又权曲横行的缘故,导致其通俗化言论看起来极为幼稚,幽默性赶不上贴吧神系。不过若是我们横向对比贴吧与宏迪的神狙群体,我们通常会发现二者最为明显的区别即是犬儒性,但神系的犬儒性与传统犬儒主义那套否定一切、讽刺权威和道德标准的态度不同,神系犬儒更像是犬儒主义与道德实在论的融合,这种庸俗化的道德实在论将一切现存的,有利于字泵主义再生产秩序与小市民日常生活的道德都实在化,并根据这套体系抨击那些真正具备历史推动性的运动。但贴吧神系与露外神系特征上最大的区别在于,贴吧神系中犬儒性占比要远大于道德实在论者,这体现在深圳桥下吧经典的精华帖中对“一只猪”的描述(今天可能被删了)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因为其现实经济状况的差异,当一个人经济情况得以支撑其自身前往目田天国时,对威权产生距离的犬儒性就会降低,但当他们无法前去之时,由于其道德实在论的基本立场有导致他们对赛里斯群众内在否定性的厌恶使得其不得不产生对一切利维坦色彩的目田权威组织产生距离,这也是为什么这批人似目田却又不像目田的核心原因。
用 GPT 解读一下
这个言论包含了对“宏迪”(推测是某个群体或网络文化圈)和“贴吧神系”两大网络群体的分析,涉及他们的言论风格、价值观念以及犬儒主义特征的比较。让我来拆解其中几个关键点。
1. 宏迪 vs. 贴吧神系:言论风格和幽默性
首先,作者提到“宏迪”言论通俗化却显得极为幼稚,幽默性不如“贴吧神系”。作者可能想表达“宏迪”的言论缺少深度或者过于直接,以至于他们的幽默感较为简单,无法像“贴吧神系”那样形成更精巧的讽刺或具有反讽性质的讨论。
这里也提到了宏迪“缺乏机器监管”的特点,这意味着他们言论缺少规范,可能更加自发,但同时也“权曲横行”(或许指某种权力关系或者影响力的操控),因此通俗化程度较高但深度不足。相比之下,“贴吧神系”的言论被描述为幽默性较强,可能是由于他们在表现上更为精致、更具修辞性。
2. 犬儒主义的比较:宏迪 vs. 贴吧神系
接下来,作者对比了宏迪和贴吧神系的“犬儒性”。“犬儒性”在这里指的是一种对社会道德和权威的质疑、嘲讽乃至怀疑的态度。这里提到“宏迪”和“贴吧神系”都有“犬儒性”,但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作者认为“神系”的犬儒性与传统犬儒主义不同。传统犬儒主义是一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嘲讽任何形式的权威和道德标准。而“神系”的犬儒主义则更像是犬儒主义和道德实在论的融合——这意味着他们尽管有一种怀疑和嘲讽的态度,但他们并不完全否定道德标准,相反,他们可能接受了一些符合“小市民日常生活”的道德,并利用这些标准对某些运动进行批评。
这种态度的结合使得神系的犬儒不同于传统犬儒主义的彻底否定性,而更倾向于一种保守的嘲讽——嘲讽的目标往往是那些试图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而不是现有的秩序。也就是说,他们对那些真正可能改变现状的运动持敌对态度,认为这些运动是不切实际或没有意义的。
3. “贴吧神系”与“露外神系”的差异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对比了“贴吧神系”和“露外神系”的差异。区别在于“贴吧神系”的犬儒性比道德实在论更为突出,这一点体现在他们对“一只猪”的描述之中,这可能是对某个特定网络事件或人物的比喻,但现在由于被删帖可能很难追溯到原始内容。
在这种对比中,作者强调了经济状况对犬儒态度的影响。作者认为,当个人的经济条件好到足以支撑他们离开威权体系(即“目田天国”)时,他们对威权的犬儒性就会降低。这意味着他们的犬儒态度更多地来源于一种心理上的无力感和对现状的不满,然而一旦他们具备了选择的自由,他们的犬儒感反而会被削弱。另一方面,当他们的经济状况不允许他们真正实现“自由”时,他们会对那些具有“利维坦色彩”的权威组织产生距离感,但他们对普通群众的内在厌恶又会让他们对赛里斯(大概是指某种威权社会或群体)产生敌对态度。
4. “目田”与“似目田却不像目田”
作者最后提到一个矛盾点,称这些人“似目田却又不像目田”。这里“目田”很可能是“自由”或“自主性”的象征。由于他们的犬儒主义和道德实在论的结合,使得他们在表现上似乎追求自由,但实际上对威权和现存秩序抱有复杂态度。他们不完全接受威权,也并非完全支持“自由运动”,而是在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状态中徘徊。
总结
这段言论对宏迪和贴吧神系两个群体进行了细致的对比,主要集中在犬儒主义和道德观念的差异上。宏迪言论显得幼稚,缺乏深度,而贴吧神系则更具讽刺意味,表现出犬儒主义和道德实在论的结合。经济状况被认为是他们态度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这种犬儒与道德实在论的结合,也使得这些群体在面对威权和自由时,表现出一种既抗拒又模棱两可的态度。这种矛盾性反映出他们对现状的不满,但却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行动力。